認識劉州立老師,是在他參加了98抗洪報道回來后,在省人民會堂的表彰會上。那時我才知道,他是一家省報的記者,一個著名的新聞攝影家。再一次見面,是在2013年由中國書協牽頭在河南登封市舉辦的“微觀藝術展”上,近百幅書法作品在這次藝術展上亮相。對書法藝術我是個門外漢,只是打哄哄看看,不懂得欣賞,但這次來到藝術展上我有收獲,甚至頗豐,這是因為,我再次接觸到了劉老師,知道他不僅是個攝影家,還是個書法家。
在這次藝術展上,習近平總書記的詩,“追思焦裕祿”,書法家用八尺橫幅,以行書的形式表現了出來。整個畫卷沉穩,但不失大氣,吸引各方人士駐足觀看。此作品的作者就是劉州立老師.真巧,這次藝術展上,劉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開幕式。
數年前坊間有傳聞,馬來西亞一書法收藏家來到鄭州航海路古玩城三樓,看到了一幅由劉州立老師書寫的書法作品《人間正道是滄桑》,寥寥幾個字,在劉老師的揮毫下,藝術水準之高,堪稱一絕,這一下子吸引了這位收藏家,他想以高價購買,卻被店主婉言謝絕了。他告訴這位收藏家,這幅作品是他的鎮店之寶,出再高的價也不賣。這位收藏家并不放棄,他多方打聽,在好友鄭州晚報記者徐富盈那里打聽到了劉老師的聯系方式。當然,結局是這位收藏家在沒有花一分錢的情況下,得到了劉老師的作品。這位收藏家在回到馬來西亞后,仍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,發來電子郵件,在對劉老師的書法作品贊許之后,特別對劉老師的人格魅力贊嘆不已。為此,河南一家都市報紙以“墨香的魅力,在于揮毫者”為題,報道了此事。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:書法藝術的魅力在哪里,在它的字里行間,在他的為人處世,在她的博大精深!
此次藝術展和劉老師的偶遇,讓我對他倍感尊重。中午和劉老師在一起吃飯,就書法藝術的魅力到底在哪里,我與劉老師進行了探討(作者注:我這個門外漢,敢與劉老師探討書法藝術,有點大言不慚)。劉老師告訴我,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,是她的博大精深、是她的無限變化,這里面包含的東西太多了!書法寫出來首先要美,怎樣才算美。中國文字是方塊結構,它的基礎是楷書,這就要求書法者的楷書的基本功要扎實。那么,書法者要想寫好楷書,應以“二王”字體為帖,多臨帖,多練習,有了扎實的楷書基本功,再變換書法形式,就游刃有余了。坊間一笑話:一領導到處題字,他的上司貶他,楷書還沒練好呢,就寫行草了。看似是一句笑話,這說明寫好楷書的重要性。
其次是,書法不是放在保險柜里的,書法要能上墻。你寫的東西給別人,人家不愿意掛在自己家的墻上,說,看不懂,太花哨,那也不行。掛在墻上是讓人家欣賞的,男女老少可能都要指手畫腳進行評判,不能僅讓幾個專家說你的字寫得好,我覺得這也是對書法藝術理解的一種偏頗。想寫寫劉老師關于對書法的理解,他只有一句話,理解來自內心,來自追求,來自底蘊!
這次和劉老師的相遇,我長見識了,我查看了劉老師的履歷,當了兵之后當了記者,即是文字記者,還是攝影記者,獲得過無數的獎項;是書法家,還是中亞書畫攝影藝術研究院的院長,河南新聞藝術界聯合會的會長,書法多次獲獎,其書法作品在東南亞國家極具叫響,收藏者頗多。
劉老師送給我了一副字:人間正道是滄桑。他告訴我,這句話的意境很深,人,要有人格的魅力,做人要正直,要坦蕩,要胸襟開闊;書法的魅力也在于此。努力,就會有收獲!
PS:附劉州立作品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