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,隨著反“四風”力度加大,隨著黨內黨外對黨員干部監督標準的不斷“加碼”,有一種“官不聊生”的說法悄然而興。一些干部對此有共鳴,認為“管的嚴了,當官不易了”,當官當的“委屈”。有人以“當官不易”為借口,向組織上“半真半假”講條件,似乎吃了什么虧,否則就撂挑子,躺倒不干。這種因為管得嚴就“為官不易”的論調,以及其背后蘊含的不良情緒、錯誤認識,不容忽視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,習總書記98次提到“嚴”字,在這一個個“嚴”字中,就有對某些黨員干部“怕嚴畏難”、“借難抵嚴”之類言行的批評與告誡。“嚴是愛,寬是害”,在反“四風”取得突破,漸次深入,黨的作風建設持續進行仍在路上的當口,對各級黨員干部提出不要動輒畏難的嚴格要求,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,對各級黨員干部的殷殷期望,愈發顯得意味深長。
擺正“當官”與服務的關系,是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。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,做人民的公仆,做人民的勤務員。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形成的這一系列定義,奠定了今天“當官”的基本概念,規范了今天“當官”的基本要求。當官、當領導意味著必須身先士卒,必須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做人民的公仆,意味著在人民群眾有需要的時候,在人民群眾反映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,各級干部必須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,“以百姓之心為心”,替民分憂,為民解憂。有了這樣的公仆意識,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個人的生死榮辱都不在話下,何論“當官”的“難”和“易”?
讓“當官”者在嚴格的法律法規、規章制度約束下勤勉盡職、不以為“難”,這其實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始終在研究探索的政治學課題。無論是中國古人“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”的清官標準,或是現代西方以競選為標志的機制,都可以借鑒,卻沒有誰能把對官員外在的“嚴”與自身的“嚴”很好地結合起來。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“三嚴三實”的要求,一再強調“領導干部要嚴以修身、嚴以用權、嚴以律己,謀事要實、創業要實、做人要實”。這樣的要求,將黨員干部的政治品格、做人準則,修身之本、為政之道、成事之要等等集中為一體,強調了“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,自當在其位謀其政,既廉又勤,既干凈又干事。”這樣的執政觀念,從根本上解答了歷史難題。 “當官不易”,還是“不宜當官”,這樣的考驗亮了出來,黃金碎銅,一比可知。(國平)